在今年的北京冬奥会上,我们看到了NFC的应用,其中志愿服务者们佩戴的数字胸牌就采用了复旦微电子的FMSC单芯片无源NFC方案,志愿者只需在手机APP中完成屏幕内容编辑,然后将手机轻轻触碰胸牌,数秒后就能完成屏幕刷新。
那么我们不禁要问,这么些年NFC一直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难道说这两年要起飞?如果有机会起飞,那么“杀手级”的应用又会花落何处?国内外产业链是否还存在差距?本土企业需要怎样的投入,将攻克哪些困难?带着这些问题,我们采访到了上海复旦微电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安全与识别事业部市场组主管许万鹏。
与非网:对于NFC产业链而言,在前进中是否还面临一些眼下难题?
许万鹏:目前手机上并不是标配NFC,同时各类操作系统对于NFC的支持也不一样,也许是目前NFC产业链面临的难题。从整个产业链来看,以手机为代表的消费类电子,越来越多的机型配备了NFC功能,这对于NFC生态的发展是一个很大驱动力。当手机NFC越来越普遍时,就可以衍生出很多的物联网应用。
与非网:复旦微作为本土NFC的头部企业之一,将会有哪些方面的战略性投入?
许万鹏:NFC应用领域分为手机类NFC和手机以外的NFC,复旦微目前在手机以外的NFC相关应用领域,出货量和市场占有率非常高,所以会持续把物联网NFC相关技术作为重点关注和发展的方向,并针对性地进行技术跟进、研发投入,研发预算的投入相较往年只会多不会少。